这第一幕,是魔咒的诞生,从偶然变成了必然。2018年的时候,沪指第一次在88点附近反复震荡,就跟一块被人反复揉捏的橡皮泥似的。那时候市场资金紧张,政策信号也模模糊糊的,散户和机构就在这迷雾里一顿博弈。88点就成了“弹簧”的起点,跌到这个位置,总有抄底的人冲出来;涨上去又有人忙着抛售。时间一长,88点就成了大家心里的一道防线,感觉这数字都自带魔力了。
第二幕,弹簧的两端,是贪婪和恐惧在拉锯。这魔咒的本质啊,就像是人性的镜子。当指数靠近88点的时候,多头就盯着技术指标大喊“底部已现”,感觉88点就像块大磁铁,能把所有的抛压都吸走。空头呢,就拿“估值过高”“政策风险”当盾牌,把88点说成是“悬崖边缘”。但实际上,88点就是弹簧的中点,拉得太紧就会反弹,压得太狠就会下坠。
第三幕,历史的回声,有三次“弹簧测试”。2020年疫情冲击的时候,88点附近的成交量一下子就降下来了,就像被按了暂停键。不过后来政策托底,弹簧被使劲往上推。2022年风格切换,成长股暴跌,88点成了“价值洼地”的代名词,资金在弹簧两边来回蹦跶。2023年震荡市,指数在88点附近画出了波浪线,散户追涨杀跌忙得晕头转向,机构却在旁边偷偷调仓。
第四幕,破咒之道,就是要做弹簧的主人。咱与其迷信这魔咒,不如去了解弹簧的规律。短期来看,多关注成交量和资金流向,别被“88点必跌”给忽悠了。中期呢,要紧盯着政策面和行业周期,弹簧的弹性会跟着基本面变。长期来说,得记住,市场不会简单地重复,但会有相似的节奏。
终章来了哈,魔咒之外,还有星辰大海。这88魔咒迟早会被新故事替代,就像2000点、3000点以前也被贴过标签。真正的高手,会在弹簧的震动里找到节奏,而不是被数字给绑住。毕竟,市场可不相信什么“必然”,只奖励那些能读懂人性和周期的人。
最后我再给投资者三句箴言:第一,数字是工具,不是神谕;第二,弹簧有极限,但人性没止境;第三,看懂魔咒,不如做自己的预言家!大家觉得咋样,有没有信心做弹簧的主人啦?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