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银行板块就跟坐过山车似的,上上下下的。可交通银行的股价走势却老有韧性了,就像个坚强的小战士!别的银行因为息差收窄都压力山大,交行倒好,6月还创了年内新高。这背后到底藏着啥投资密码呢?
咱先看看数据啊。过去三个月,交行日均换手率从0.3%一下子涨到0.8%,机构席位都频繁出现在龙虎榜上,这量价齐升的架势,和市场对“稳增长”政策的预期那是完美合拍。再看看技术面,周线级别MACD金叉之后,股价一直在20周均线上方溜达。不过呢,RSI指标连续10天处于70以上的超买区,就像一个人跑太快累坏了,短期回调的风险正越积越多呢。
再瞅瞅基本面。先说资产质量,交行2023年报显示不良贷款率1.35%,看着挺平稳的,其实暗藏玄机。关注类贷款占比从2.1%涨到2.8%,这就好比在未来资产质量这颗炸弹上埋下了30亿的导火索。但神奇的是,逾期90天以上贷款拨备覆盖率高达280%,这种“高安全边际”的策略都快把市场认知给颠覆了。
然后是轻型银行的进化。零售AUM突破4.5万亿,交行就像一头大象开始转身,那速度还挺快!手机银行月活用户同比猛增40%,财富管理中收贡献度第一次超过了对公业务。这业务结构的大变化,说不定都能把传统银行估值逻辑给改写了。
还有资本市场这一块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.68%,看着挺安全的。可要是加上未来三年2000亿的信贷投放计划,资本补充的压力就跟山一样大。市场都在眼巴巴地看着可转债转股进度和配股预案啥时候落地呢。
政策方面也有门道。当LPR连续9个月一动不动的时候,交行6月就把1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下调了15BP。这“先知先觉”的定价策略,说明管理层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预判那叫一个精准。更厉害的是,它的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大增35%,刚好和“双碳”政策红利接上了轨。
估值这一块儿也有点复杂。现在0.45倍PB估值看着挺安全,可咱得穿透三个迷雾。一是房地产贷款占比18.7%的隐性风险,二是理财子公司净值化转型的痛苦,三是数字化投入的回报周期。人家招商银行都有0.8倍PB,交行的估值修复空间到底有多大呢?
投资时钟也给咱指了个方向。短期来看,交行得面临技术面超买和季报窗口期的双重考验。但从中长期来看,逻辑正在重新构建。城商行合并潮会改变区域竞争格局,养老金融万亿市场的入场券在招手,跨境金融牌照也有很大的战略价值。这些变化都在重新打造银行股的投资坐标系。
在利率下行和数字化转型的十字路口,交行的股价波动就像个多棱镜,每个面都反映出不同的投资逻辑。当市场在安全边际和成长性之间犹豫不定的时候,说不定就是发现价值的最佳时机。咱投资者需要的可不是简单地预测涨跌,而是要有穿透周期迷雾的洞察力。大家都好好琢磨琢磨吧!
最新评论